东湖评论:激发“银发人才”创新创业创优活力
作者:   来源: 荆楚网  2021-06-01


  72岁老党员周昌栋退休后婉拒广州一家私企百万年薪的聘请,两度服从组织需要,接受返聘担任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和伍家岗长江大桥技术总顾问,通过科技创新节约桥梁建设资金1.2亿元,痴心续写技术报国的初心,继续唱响着最美“夕阳红”。齐白石曾书志:“不教一日闲过。”“银发人才”在当下社会发展中积极发挥余热,可以很好地促进老年人才资源有效释放,让他们在决策咨询、高新技术开发、人才培训等领域施展才华。

  “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3岁,60岁不再是老年硬性标志。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老年科技工作者达600多万人,占在职科技人员总数15%,其中高级职称老年科技工作者占全国高级职称科技人员比例更大。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工程建设等领域的“银发人才”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有知识、有技术、有经验,为经济社会发展再作贡献的愿望强烈,完全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人才队伍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银发人才”资源,首先要探明“储量”。在组织调查、个人申报、集体研究审定的基础上,根据“银发人才”专业特长、身体情况、个人意愿,确定和调整离退休专家人才名单,建立健全“银发人才”资源数据库。其次搭建平台,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和“银发人才”所能,通过专家咨询、服务、顾问等形式,搭建“银发人才”发挥作用桥梁,促进“银发人才”资源能量的再度有效释放。宜昌市老科协创新科普队伍、科普内容、科普形式和科普对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老年科技工作者作用。最后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老年科技工作者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济社会发展有益工作,除享受原离退休费和生活福利待遇外,允许以项目收益、项目工资、合同约定等形式获取相应报酬,并在职称评审、技能评定、成果申报、著作出版、工伤保险等方面享受与在职人员同等待遇。

  老年科技工作者放弃安逸生活和天伦之乐,选择继续奋斗挚爱事业,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幸福感。有关部门要从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老年科技工作者,把问题和困难解决在经常、日常和平常,让老年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力宣传老年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成果推广、科技普及、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的贡献,激励其离休不离志、退休不褪色,让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老有所为、大有作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老年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奉献和奋斗。只有打破繁文缛节、条条框框,破除一切体制枷锁和机制束缚,才能让老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创优潜能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